首页 都市小说 大明:说朕是暴君,万民岂会相信

第15章 缝缝补补

  “今日国债收储银两,共计一百三十五万六千二百。”

  “文官与武官占比,大概为六四分。”

  “这才是直隶一省所收到的捐银,若我大明朝剩余的一京十三省都开始募捐。”

  “必定能突破千万两白银!”

  “如此一来,国库不仅能度过眼下之困局,反倒是还能盈余不少。”

  王一宁面色有些喜不自禁,他是真没想到,仅国债这一项,就能收储如此之多。

  若每年都能这样来上一次,那该有多好。

  “不错,想不到我大明朝的官员与富商,还是有许多家产的。”

  “他们为大明做的贡献,也定会被史书记录在册。”

  “朕对于其中优秀突出之人,也要好好表扬一番。”

  说完,朱祁钰转过头去,将王诚唤至身边,对其低声吩咐道。

  “把记录名单的册子取来,朕好好看看,最优秀的都是何人。”

  而后,又换上一副温和的笑脸,看向众大臣,说道。

  “尔等也说说吧,如今国库已有了银子,除了之前已经商定好的事情,还有哪些十分紧急需要立刻解决的。”

  矗立在一旁的于谦听闻此话,当即就准备站出身子。

  正当他抬腿之时,却看见朱祁钰对他做了一个隐蔽的手势。

  于谦见此,眉头微皱,已然是明白了朱祁钰的心意。

  “陛下为何不让我开口。”

  “难道还有其他事情?”

  朱祁钰在阻止于谦后,扫视过对面的大臣,最终目光停留在王竑的身上。

  “王竑,国库给你拨款之后,你是否能保证直隶一省全部的粮食供应。”

  “要知道今年战事起自秋收之时,山西与直隶的粮食收成可是大幅低于往年。”

  “若来年春种夏收再不及预期,你可想过会发生什么?”

  王竑立刻拱手回道:“陛下,只要给与臣足够金银,不管发生什么,臣都能保证京城的粮食供应。”

  而户部右侍郎江渊听过朱祁钰所讲之后,心中却是暗暗思索起来。

  心思玲珑的他,结合两省粮仓的现状,反倒是得出不一样的结论。

  若来年夏收发生意外,两省必定爆发大面积的饥荒!

  到那时会饿死多少人,谁又能知道。

  但江渊并未直接开口,反而是静静观察,等待合适的机会。

  “陛下,只要北方今年能下上几场大雪,来年的春种定然不成问题。”

  “若是不下呢?”

  “我朝前些年南涝北旱的例子还少吗?”

  “若将一切事情都交给老天来决定,那朕要你们这些大臣,还有何用!”

  朱祁钰的声音越来越高,压过了王竑的声音,最后甚至直接喊了出来。

  原本已经起身的众人,瞬间又全部跪倒在地。

  “陛下,无论来年是旱是涝,我等都应兴修水利。”

  “在涝时能排洪分流,在旱时能取水用之于民。”

  “只有如此,方才是正道。”

  一直不曾开口的陈循,在这个最合适的时间,说出了朱祁钰内心一直想说的话。

  兴修水利,这在哪朝哪代都是头等大事。

  “陛下,此时已经冰冻三尺,若此时动工且不是徒耗钱财。”

  “不如今年用国债之金银,多买些粮食,存于各处大仓,以备不时之需。”

  反应迟于二人的王一宁,最终也是提出一个不是方案的方案。

  “水利要修,粮食也要存,这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至于银两不够之事,尔等下去之后,再多想想,看看有没有什么好的生财路子。”

  “只要能帮助朝廷,且不伤害百姓,朕都可以做。”

  朱祁钰回想起前世,景泰一朝自开始之初就面临多灾多难的局面。

  一方面要填补朱祁镇留下的窟窿,另一方面又要面临各地爆发的饥荒洪水,时不时还会来上几场叛乱。

  朱祁钰每次想到这里,都深感百姓的不易。

  或许他来这里,就是为了解决这一切,让大明朝的百姓不再多灾多难。

  “陛下,不必过于烦忧,臣有一妙计!”

  “只需按臣所想去做,修水利与存粮之事,能至少节省出三分之一的银子。”

  “哦?”

  “有这等计策,快快说来。”

  感觉自己受到关注的江渊忍不住抖了抖身子,而后拱手说道。

  “以工代赈!”

  “今年受战乱影响的百姓数不胜数,只要我们以赈灾的名义开始兴修水利。”

  “官府这边只需提供一日二餐,所需的银两自然会锐减许多。”

  朱祁钰听完,并没有立刻答应,反而是在那沉思考量起来。

  若真按江渊所说去做,百姓就不会得到金银,下一年也就没有了对抗风险的能力。

  但若是由朝廷将全部担子挑起,这代价巨大又是承受不起。

  思来想去,朱祁钰最终还是下定决心,忍痛答应江渊所提的意见。

  “好,就按你说的去做。”

  “但是切记,一定要让百姓吃饱穿暖,平安度过今年寒冬。”

  “诺。”

  江渊见自己的意见被采纳,心满意足的退到一旁,静看剩下的大臣还要说什么。

  “陈循,可还有其他事情。”

  听到朱祁钰叫自己,陈循决定将原本准备好的说辞,彻底烂在肚中。

  反而开口说起了一些让朱祁钰感到开心之事。

  “臣这里倒是没什么大事,只不过有几道前线的消息,需要陛下听听。”

  “哦?”

  “是范都督的捷报?”

  “快快说来。”

  陈循不急不缓的才回道:“不是范都督处,而是关于南方的捷报。”

  “原本叛乱的苗壮之族,已被王骥所镇压。”

  “而东南沿海处的反贼,也是在我朝官兵的进攻下,节节败退。”

  “一切都在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故老臣也想对陛下多嘴一句。”

  “大明尚且还好,无需太过于多虑。”

  “时间是有限的,但事情与麻烦却是数之不尽。”

  “只要朝廷上下一心,合力去做,定然会迎来一个光明的未来。”

  朱祁钰有些诧异的看向这位大明首辅,想不到今日的陈循却是转了性子。

  不再说一些让人感到愤怒与沮丧的事情。

  “陈阁老所说,确实值得庆贺。”

  “但我等却不能因此掉以轻心。”

  “岂不知多少王朝皆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大明要记住这个教训。”

  随着朱祁钰的话语落下,殿内的群臣同时拱手俯身说道。

  “谨听陛下教诲,臣等定铭记于心。”

  “好了,既然没有其他事情,你们都退下吧。”

  “最近事情着实有些太多,尔等忙完这阵后,可以休沐一阵时日。”

  “毕竟你等也是朕的子民,同样需要好好陪家人,过好自己的日子。”

  “臣谢皇上圣恩。”

  在众大臣离去后,朱祁钰才站起身子,同时用手轻揉着额头。

  “陛下,且好好歇息一番吧。”

  “是该歇歇了,不过,朕要去一趟坤宁宫......”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