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都市小说 从塌房明星到文学大师

37、沾沾才气

从塌房明星到文学大师 独悠 3379 2024-12-22 05:53

  小小的永宁县城,报刊亭居然有五六家。

  河对面的桥头,就有一家。

  报刊亭的老板,已经快七十岁了。唐渊小时候,他就在这里开报刊亭。

  读中学时,唐渊来这买过不少期的《侠客》杂志,算是这报刊亭的熟客。

  走上桥,却惊奇地发现报刊亭门口居然排起了长队,略略一数,竟有数十人。

  这段时间,他天天过桥,可从未见过这样的场景。

  “明明这里已经2010年,怎么感觉像是回到了2000年。”

  看到这一幕,唐渊顿时有种重回前世儿时的错觉。

  今年是大夏338年,如果按照西方的公元纪年来算的话,那就是公元2010年。

  虽然都是2010年,但这里的2010年,和前世地球的2010年,大不相同。

  这里大夏的部分科技,已远远超越了前世2024年的华夏、甚至鹰国。

  譬如,现在的大夏,连5G网络都有了,而智能手机,更是完全普及了开来。

  这完全就是前世2024年的水准。

  但是,大夏的有些东西,又非常滞后。

  前世2024年,报刊亭早早地就销声匿迹。

  甚至连实体书店,也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哪怕是在一线城市,都见不到几家。

  但神奇的是。

  如今的大夏,报刊亭依然遍布大街小巷,实体书店,也还是到处开花。

  之所以出现这种堪称怪异的现象,原因有很多。

  比较显而易见的,有两个。

  一是这里的版权保护法规,非常完善。

  不像前世,免费的电子书,网络上一搜一大把,想看什么书,直接搜就是。

  在这里,除了古代的那些文学作品,过了版权保护期,电子书全部免费。

  其它还在版权保护期内的电子书,都是要付费的,且并不比纸质书便宜多少。

  另外,这里网络小说的发展,非常落后。

  其内容,大多数跟《蜀山剑侠传》和《江湖奇侠传》差不多,水平还有所不如。

  虽已开始有人推陈出新,但也就跟前世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相当,远不如二十一世纪的百花齐放、种类繁多。

  二就是,大夏的流量收费太贵了!

  前世他穿越的2024年,200G的流量卡,每个月二三十块钱,哪怕是一天刷十几个小时的手机,都用不完。

  哪怕是不用流量卡,费用也不算贵。

  所以,在地球的华夏,大家手机刷得飞起,走到哪里,就刷到哪里。

  可在这里。

  少得可怜的1G流量,居然要几十块钱,特么的,这是普通民众能够刷得起的?

  每天刷个几G,半个月工资就去掉了。

  唐渊知道这一点的时候,简直惊呆了。

  这昂贵的流量费,可以说是大大延缓了报刊亭和实体书店消失的速度。

  出门不能常刷手机,看书、看报纸、看杂志打发时间的,自然就多了起来。

  当然,在国外的报道中,就完全不是这么回事了。

  便如《扶桑日报》便曾就这一现象进行过专门的报道,而后盛赞,大夏文教之兴盛,可为世界诸国之楷模。

  众多外国大V公知,于是如获至宝,纷纷借此反思本国民族的劣根性。

  这让唐渊忍不住想起,前世也常有所谓的大V,吹捧西方地铁上人人读书,而华夏地铁人人刷手机。

  可实际上,外国人不是不想刷手机,而是进了地铁,手机就没信号了。

  到了大夏,则完全反了过来。

  这就是所谓的“我若强大,自有大儒为我辩经”?

  唐渊心中一笑,收回发散的思维,走近了报刊亭。

  在这排队的,显然都是附近的居民,相互认识,正非常热络地闲聊着。

  “老张,你来这排队,也是准备买《翰林》?”

  “那肯定啊。我家那小子的班主任,推荐了这一期的《翰林》。特么的老子早餐还没吃呢,就催命一样催着我来买。可惜还是来晚了,只能先登记一下,明天再来取了。”

  “……”

  “王胖子,你不去卖早餐,怎么也来凑热闹了?我记得你当年读书时,语文就没及格过,能看得懂《翰林》里的文章?”

  “呸!看不懂就不能买了?我听说这期《翰林》有唐渊写的小说。他当年在我那吃了不少早餐,我买本《翰林》支持支持他。对了,唐渊,你知道吧?就是那个大明星……”

  “这还用你说!他可是我们永宁县走出去的大明星,而且前几天县试还考了满分,现在永宁县谁不知道他?我跟你们说,我之所以来买《翰林》,就是想让我孙子沾沾他的文气。”

  “……”

  唐渊满额头黑线,默默从队伍末尾走开,往下一家报刊亭走了过去。

  然而,情况都差不多。

  他现在的名气,在永宁县实在是太大了,几乎是到了家喻户晓的地步。

  也就是他这些天、特别是县试后出门,都做了伪装,不然他的住处,早就暴露了。

  不少人买《翰林》,只是纯粹地想支持一下他这个家乡走出去的明星。

  但更多的,是想沾沾他这个县试满分案首的“文气”!

  这是他完全没有想到的。

  由此带来的结果便是,这几家报刊亭一开门,《翰林》就被抢购一空。

  毕竟每家报刊亭分到的《翰林》期刊都很少,仅有十本。

  买不到现货的,就只能先在报刊亭登记,等着庐陵府那边送货过来。

  要是庐陵府也没货,那就只能继续等了。

  可以想象得到,接下来几天这永宁县的《翰林》销量,会非常可观。

  因为有两家报刊亭,已经挂出了小黑板。

  上面大概写着――

  满分案首唐渊大作《三国演义》火热连载,赶紧来订购《翰林》吧!

  估计其它几家,也很快就会跟进。

  “今天看来是买不到了。”

  最后一家报刊亭门口,唐渊有些无奈地摇摇头,正准备打道回府。

  一个十几岁的小胖子就凑了过来,鬼鬼祟祟的道:“哥,买《翰林》吗?我有现货!不贵,五十块就行。”

  “五十块还不贵?你这都翻了五倍了。”唐渊乐了,《翰林》期刊也才十块钱,我就长得这么像冤大头?

  “哥,早买早享受啊。你看永宁县这排队的架势,就知道现在庐陵府、甚至豫章行省是什么样的情况。”

  “府试在即,想沾满分案首文气的人太多了!”

  小胖子嘿嘿一笑,信心十足的道,“我这么跟你说吧,别说是明天,一个礼拜内永宁县有货,我的姓都倒过来写。”

  “你姓什么?”唐渊好奇道,这小子是有生意头脑的,分析得头头是道,虽然不确定他分析得对不对。

  “我姓田。”

  “你今天买到了多少份《翰林》?”

  “五份!”

  小胖子有些得意,作势欲走,“哥,你要不要?不要我就去找别人了。”

  “你走吧。”唐渊挥挥手。

  “别啊,哥,四十就行了……要不三十?”小胖子一见,立刻破功,急声道。

  “有没有手机,把收款码给我。”唐渊笑道。

  “好嘞!哥,我现在就开流量,你速度快点哦。”

  小胖子有点肉痛,“这流量太贵了,收完钱,我就得赶紧把它关掉。”

  “……”

  唐渊首次心甘情愿地当了一回冤大头,微了他五十,而不是三十。

  小胖子意外之余,乐得嘴巴都快要咧到耳后根了,一个劲地向唐渊道谢,而后去搜寻下一个冤大头。

  唐渊夹着《翰林》和本期赠送的《三国演义》副刊往回走,刚到家门口,就看到一辆商务车停在了那里。

  车门处,斜靠着一个戴着墨镜的高挑女人,身上白色衬衣和宋裤的搭配,颇为别致。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