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都市小说 重生之AI教父

310. 这下成办案了

重生之AI教父 CloseAI 3039 2024-12-22 06:35

  离开尚海之后的考察第一站,就发现了一个大宝贝。

  至此,这趟考察之旅的性质已经产生了变化,不过某种程度上,也是孟繁岐刻意为之。

  原本时间线上,是这帮骗补企业越编越离谱,一直等到各项数据指标都好得工信部都想要全国公示嘉奖的时候,派人来学习先进经验。

  结果一看厂房里竟然连设备都没开机,这才戳破了这个巨大的泡沫。

  “这里已经没有继续考察的必要了,直接来人彻底地调查一下吧。”张骏这是第一次出任务,开局就碰到这么大的事情。

  他也拿不定注意,于是便打电话回去跟上级请示。

  工信部那边接到电话也很震惊。

  什么?全都是假的?

  而且还是孟繁岐考察的时候发现的,这不是究极无敌丢人?

  本来以为国内电动车发展得很好,在大力补贴之下,有了很多新企业,有创新也有技术。

  唯一的问题,就是缺钱。

  这下好了,人家孟繁岐一点没废话,马上响应官方的号召,在AI峰会上强调了新技术在自动驾驶领域的广阔前景。

  现在多少资本都在四处考察调研,等着投资呢。

  结果自己这边狂掉链子,想起之前说的那些话吹的那些牛,官方这里也感到有些恼怒。

  孟繁岐的话虽然说得客气,但听起来非常的扎心。

  “这样的企业,其实并不需要特别深入的调研考察,随便一位工作人员来到厂区,一眼就能发现问题所在。它根本就不是一个能支撑千辆月产出的企业。”

  “出尚海之后的第一次考察就得到了这样的结果,不论是以一位投资人的身份来看还是以部委顾问的身份,这对我的信心和斗志都是不小的打击。”

  这话当然有夸张的成分在,孟繁岐对这个时期的骗补情况门儿清。

  遇上这件事不仅不意外,甚至是他特意为之。

  但对官方的口径上,他肯定还是要夸大其词,上点眼药。

  否则他可拿不准上面出手的力度到底是多少。

  “孟顾问,你放心,我们今次绝对雷霆出击,绝不手软!”

  工信部这话倒也不是糊弄人,两天半之后,孟繁岐一行人就收到了阶段性的调查结果。

  虽然吉姆西是个连面子工程都不做的神奇企业,不过两天半出一个初步的调查结果,速度还是非常之快了。

  “根据《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的规定,对专门的汽车生产企业的注册资本和生产条件是有一定要求的。所以他们才借壳了原本的苏市客车厂,搞来了濒临破产的生产线。”

  “然后对外宣布几个亿进行了全面升级,其实根本就没花一毛钱!”

  孟繁岐听完非常震惊于这位杨董的魄力。

  你好歹花一点呢,真就一毛钱也不花呗?赚九成都不够吗?非得全吞了进去才高兴?

  至于其中的所谓销售额,那也是人才中的人才才能想出来的事情。

  这位杨董,他自己在常市还有一家公司,也是汽车相关联的。

  什么销售额,那还不是左手倒右手,我卖给我自己呗!

  一买一卖,领取双份补贴。

  唯一一个真的下过订单的,是一位鲁省的大哥。

  大哥一挥手,就买了五十多辆。

  结果至今为止也半年多了,这才交付了四五辆车。

  但两人造车拿车不积极,申请补贴倒是第一名。

  车辆才交了一成,买卖双方就已经向省市递交了全部车辆数额的补贴申请。

  “好家伙,这胆子再大点,岂不是都要玩出杠杆了?”孟繁岐想了下,感觉似乎很有搞头。

  我先订100辆,只拿了四五辆就申请补贴,补贴到了我继续订。

  源源不断,生生不息。

  “问题来了,他们这么玩,到底能到手多少钱。”这是孟繁岐更加关心的问题,如此多的招式,来回硬整,估计能赚不少吧?

  “比如七十多千瓦时的中型客车,国家补贴加上地方补贴,一辆车能有43万左右。光是刚才我们说的那个五十辆的订单,就能领两千多万。”稍作计算,两位年轻公务人员的心里很不是滋味。

  上岗第一个大任务,就看到了这么龌龊的事情。

  两千多万,这还只是一笔50辆的小订单。

  要知道,吉姆西可是自称能够月产数千辆的【先进企业】。

  上千辆车,可以骗走的金额是大几亿。

  至于这些车在哪儿...孟繁岐一行人前几天也看到了,厂区就屁大点地方,上千辆车恐怕是不存在的。

  真的造出来的估计也就几十辆,能不能真的上路跑...恐怕也未必。

  “多少要点脸呢,至少把车给造出来,就当是练手了。把车造个大差不差的你再去申请啊...”

  这是一般人的想法。

  吉姆西的杨董,杜绝形式主义,深刻地明白,自己就不是为了造车,乃是为了骗钱。

  既然是骗钱,还造个p的车?反正都是假的,我直接电脑制造相关证件不就行了!

  即便是知晓骗补乱象的孟繁岐,看到这个调查结果和相关资料,也只能倒吸凉气,啧啧称奇。

  就像大家都没有想到图形学和生物学的巨大突破会在人工智能领域实现,所有人也都没有想到,车辆的生产制造竟然是纯软件完成的。

  什么生产合格证,交易合同,销售文件,直接pS一条龙。

  p完之后,直接递交相关部门,伸手领钱,岂不美哉?

  好在此次不早不晚,这帮倒霉蛋正好撞上的官方的枪口。

  新能源车的骗补调查一事,直接火速登上了央视的新闻节目。

  工信部也没有含糊其辞,直言存在骗补现象,必将严惩不贷。一把手苗部长专门出面表了态:“不管具体的数量到底是多少,一辆也好,一万辆也好,只要发现,必将严惩。追回全部补贴金额,并处以5成补贴金额的额外罚款,取消企业资质,并且还要依法处置,追究其法律责任。”

  “一年就虚假申报了两千三百多辆,骗取资金超五个亿。”又是几天过后,孟繁岐看到了详细的统计结果。

  他此时的感觉有些异样,两三千辆车的确是不少了,吉姆西费了半天劲,编造了如此之多的生产情况,一辆几十万,这才积攒到了五个亿。

  “这种风气也是挺奇怪的现象,高技术水平的教授院士,赚点钱接个广告就要受到质疑。一帮没受过什么教育的明星倒好,百万千万的随便赚。”

  不管是前世今生,孟繁岐始终都无法理解这个现象。

  都说科技工业才是立国之本,怎么这方面的待遇反而上不去呢?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