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都市小说 篡明:万历求我别杀光倭奴

第6章 飙演技的时刻!

  鸭绿江畔镇江城内(丹东),祖承训埋头急书。

  写了一份,自己读一遍,觉得全是屁话,擦擦两下撕掉又重写。

  地上扔了一团团的废纸,如同他此时的心情。

  那是相当糟糕!

  “大人,长贵那小子活着回来了,还带了四个倭寇首级,求见大人!”

  一名家丁兴冲冲过来报喜,祖承训闻言搁下快写秃了的狼毫,长叹一口气。

  这次死了二十七名家丁,心疼的紧。

  逃回来一个,就算差点也总比死了强啊。

  “唉!让他进来吧!”

  片刻间,祖长贵一溜小跑进了书房,噗通跪倒,刚要嚎两声表示一下。

  祖承训一拍桌子:

  “别扯犊子,爷正忙着,快说咋回事?”

  “大人,那晚杀出城外,小的马失前蹄一路步战杀了四个倭寇,小的能耐有限,勉强算给弟兄们报仇雪恨!”

  “喔?真的是倭寇首级?敢骗爷,小心摘了你的狗脑袋!”

  “大人,小的是您看着长大的,就是吃了熊心豹子胆,也不敢欺瞒大人啊!”

  祖长贵一边抱屈,一边打开已经被检查多遍的布包。

  一股腐臭扑面而来,四个中间光、周边毛的秃脑壳,龇牙咧嘴、死不瞑目的首级,在地上摆好。

  祖承训丝毫不觉得恶心,拿在手里一一端详,面上的笑容也逐渐显露。

  这年头也没摄像机,前线战况都是文字汇报。

  拿什么证明你是指挥若定有效撤退,而不是慌得一比,亡命逃窜?

  首级啊!还有什么比倭寇首级更有说服力?

  “就凭你?还有谁?首级还有没?”

  “有有有!”

  祖长贵一阵尴尬,自己这武艺不高,大人一清二楚,再吹什么也没用。

  “咱们卫的夜不收小旗官秦逸武艺高强,以他为主力,小的是跟着一路厮杀,才得了四个首级。

  还有后卫的兵孟洋、宽甸典吏赵夏,俺们一行四人昼伏夜出……”

  “秦逸?”

  祖长贵皱着眉沉吟一下,实在想不起来麾下有此等人物。

  “他们人呢?”

  “正在府外等候”。

  “传!”

  “遵命!大人!”

  在李朝那边,秦逸是大爹,所有人都听他指挥,到了自家地盘上,他只能跟在姐夫后面,亦步亦趋。

  好在来之前的路上,四人都对好说辞,做了稳妥的安排和策划。

  接下来就是飙演技的时刻!

  “卑职赵夏拜见祖大人!”

  “小的秦逸(孟洋),拜见大人”,

  呼啦啦跪下两小兵,只有赵夏这個九品文吏弯腰一稽。

  人家可是读书人,文官晓得啵?

  祖承训眼皮都不夹一下,只盯着三人面前打开的包裹。

  三堆同样腥臭难当的倭寇脑袋,让祖承训眉宇间阴霾尽散,仰头狂笑。

  “哈哈哈哈!好!干的好啊!都起来吧!”

  “谢大人!”

  祖承训看着一地臭脑壳,数了又数,确实是二十一个没错,不由“老怀大慰”。

  “长贵啊!你是个福将,今日本官收你为义子,好好办事!”

  “义父在上,请受小儿三拜!”

  狂喜至极的祖长贵,再次噗通跪倒“哐哐哐”磕了三个响头。

  额头上青紫一片,血都出来了,可见其之心诚。

  “好好好!长贵!”

  “小的……儿在!”

  “喊几人把这些狗脑袋拿去收拾下,这都臭了!”

  “是!义父!”

  祖长贵眉开眼笑的去喊人收拾,一步登天的他,走路都有些顺拐。

  所谓收拾,也就是明军常见的用盐或石灰腌制一下。

  省的没送到京城兵部检验,就全成了烂骨头,这不是天热吗?

  “大人,一路上的作战详情,卑职已经写成文案,请大人详查”。

  赵夏从怀里取出一份文书,双手呈上,祖承训接过来,坐到自己书桌旁查看。

  先粗看一边,已经喜上眉梢,再细看一遍,不由得拍案而起。

  “好好好!德华(赵夏的字),你不用回宽甸那边了,留在本官府里可好?”

  “卑职死里逃生,幸得大人赏识,岂敢推辞”。

  “嗯!你很不错!坐!”

  “谢过大人!”

  祖承训起身走到气定神闲的秦逸身旁,突然抬手就是一拳。

  秦逸当然知道这是副总兵的试探,他躲也不躲,用胸膛硬接一拳。

  果然气势很大,落下来收了气力。

  “砰!”

  秦逸连晃都没晃一下,面色依旧。

  “好汉子!是俺右卫的好兵!不!现在是试百户了!”

  秦逸单膝点地,双手抱拳,大声应诺:

  “谢大人!小的必将是大人手中最快的刀!”

  祖承训看了一眼瘦瘦的孟洋,这小子一脸紧张,也就不逗他了,摆摆手。

  “去城里洗个大澡,换身衣裳,找个地方吃顿好的,去吧!”

  “是!大人,小的告退!”

  作为辽东镇屈指可数的副总兵官,相当于后世大军区副司令。

  要不是如今情况特殊,像秦逸这样的小班长(小旗官),连大门都进不去。

  如今“祖大人”亲口允诺给秦逸一个“副连级”的干部职位,连升三级(试总旗、总旗、试百户)算是从“兵头”跨越到“将尾”。

  秦逸出了府门,领着眉开眼笑的孟洋去吃喝玩耍,心里还是牵挂着自己的便宜姐夫。

  二十一个首级虽然不值钱,但是值军功,不过也得看时什么时间段的首级功。

  即使这样,也抵不上秦逸口述内容,赵夏“润色”的文书。

  现在书房没了外人,赵夏坐在书桌旁奋笔疾书,他在给副总兵大人书写呈文。

  而祖承训环抱着胳膊在书房里踱步,不时冒出一两句话,给这篇八真二假的文书“增墨添彩”。

  当天下午,这份文书就快马急递到五十里外的九连城。

  大明辽东总兵官杨绍勋见文大喜,立即签名盖章,六百里加急呈送京城。

  塘报大致的意思如下:

  一、李朝已经形同崩溃,君臣在鸭绿江畔义州城苟延残喘,李朝官军已经畏敌如虎,不堪其用;

  二、军情不实,李朝顺安郡郡守黄瑗,呈报大明兵部的文书。

  白纸黑字断言平壤有倭千余,接战后却是万余之敌,近十倍之差;

  三、军权不专,李朝妄想能由自家将领指挥明军,并虚言相逼,令明军在天时不利的情况下强行出兵;

  四、李朝五百兵将协攻平壤城,酣战之时,李军当阵突兀溃逃,冲击我大明军阵。

  最终导致功亏一篑,否则平壤已经攻下;

  五、大战之时,明军多遭弓箭射伤,而倭军只擅火铳,其弓粗陋不堪,推断射箭之兵必是李兵。

  六、……

  七、……

  八、……

  综上所述,这次出兵受挫,绝对是倭寇和李朝共同的阴谋。

  其心可诛矣!

  ……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