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都市小说 1987我的导演时代

第九章反响

1987我的导演时代 魏不弃 5236 2024-12-22 07:17

  三月的京城,倒春寒盛的厉害。

  风还大。

  早晚时分,又凉又干。

  周末,中戏宿舍。

  正在睡懒觉的江衫,只感觉一道风打到脸上。

  带着的点点寒气,顺着露出的缝隙,钻进被窝。

  她的铺就在靠门边的下铺。

  眼睛都不带睁的,就知道什么情况,抱怨道:

  “小尾巴,你出去又不关门。”

  小尾巴就是陈小艺。

  这货出去回来,从来不会顺手把门带上,哪怕是冬天。

  小伙伴们深受其累。

  遂,有此外号。

  一会儿,陈小艺端着个脸盆回来。

  江衫直接把脑袋用被子蒙上,预判的哼哼:“关门。”

  “哎呀,忘了。”陈小艺嘎嘎道。

  “话说,今年周末哎,天气又好。”

  “我们出去玩吧。”

  “我不能去。”红梅同学抱歉的举起了手。

  “你为什么不能去。”憨妞徐凡问。

  陈小艺哼了一声:“还能为啥,某些人见色忘义呗。”

  “哦,你要跟喜前出去玩啊。”徐凡后知后觉。

  红梅脸红了下。

  这时候的人吧,你要说保守也保守,也有那极端开放的,换那啥的。

  红梅这时候也还不是后世留校历练出来的系主任,在宿舍里,闹也闹,但也属于顶羞怯的一类。

  喜前是她对象,姓王,后世也是人艺的一个有名的话剧演员。

  “你呢?”陈小艺看向某个把自己裹成蚕蛹的人,一点反应都没有,上手拍了拍。

  “哎,别睡了,问你说话呢,你去不去呀。”

  “啊呀,我不去,我要睡觉。”

  江衫带着点撒娇语气。

  “还睡?”

  “怎么感觉你拍个戏回来,像是打过一场仗一样,天天睡觉。”

  “我也觉得。”其他小伙伴点头附和。

  “累啊,姐姐们。”

  “你都不知道那个导演有多变态。”

  “天天折磨我。”江衫把头从被窝里钻出来,忍不住抱怨。

  陈小艺几人顿时吃瓜群众附体:“很凶吗?”

  “凶,嗓门比胡哨都大。”

  胡哨就是胡君。

  他们班互相都爱给对方起外号。

  据说是何冰的提议,有一天,他感觉同学们直接叫对方的名字不亲切。

  小伙伴之间必须要有只属于他们的亲切昵称。

  搞艺术的,外号也一定要有艺术气息。

  “展开说说,具体怎么折磨你的。”

  吃瓜群众一二三号更好奇了,就差端着小板凳,排排坐嗑瓜子了。

  江衫看她们这样就气。

  “你们。”

  被子一蒙。

  “我不说了。”

  “说嘛说嘛。”

  几个人咯吱咯吱笑,跑到她床上闹。

  “哎呀,不知道怎么说。”

  也确实。

  说啥呢?

  她也不是爱添油加醋的性格。

  照直说。

  别人都能演好,

  就自己没演好?

  所以他才他凶自己?

  王八蛋,没人性?

  人家哭的很伤心还要对着镜子练习的时候。

  他来了。

  还以为是来安慰自己,心里想着打死都不要理他。

  结果,他坐在旁边,大口干饭,看都不带看自己一眼。

  哪怕顺手给她带一份呢?

  哪怕递张纸呢。

  吃完了,手一拍,就是吧啦吧啦说教。

  也就是现在没有钢铁直男的说法。

  否则,时寻一定会被江衫打上这样的标签。

  小伙伴闹了一会儿,江衫就是不说。

  陈小艺问:

  “那你感觉戏怎么样?”

  江衫迟疑了一下。

  作为拍的人,

  吐槽归吐槽,让她违心的说片子的质量有问题,她也做不到。

  王八蛋烦人归烦人,水平确实不是盖的。

  “应该还挺好。”

  “哦?”

  “那什么时候能看到,我们也去欣赏一下你的表演呀。”徐凡说。

  “好像是说下周六。”

  “先在他们北电放。”

  ――

  四月初二,周六下午。

  北电大礼堂。

  本来就不大的地方,挤满了。

  得益于上部片子的惊喜,同学们对时寻的新片也很感兴趣。

  江衫他们班,十几个同学都来支持。

  但现场人太多,只能在后面人堆里挤着。

  陈小艺眼尖,看到江衫舞台边上的一个椅子上舒服的坐着,吐槽道:

  “死江衫,自己先跑了,说好给我们留位呢。”

  很快,短片放映。

  开场就是公交车上。

  上人,下人。

  江衫给陈小艺这帮同学们的表现,

  就是化妆化的比平时难看一点。

  但挺真实自然的,感觉还真像个公交车司机。

  看到劫匪出来,抢劫,强奸。

  她觉得有点无聊。

  到这儿,这种桥段,老实说都是大伙看烂了的。

  直到,

  江衫踉踉跄跄的上了车。

  看到车上人冷漠,玩味的眼神。

  一瞬间脸上浮现的表情,屈辱、愤怒,想不通。

  陈小艺才入了点戏。

  这时候,她忽然想起老师们给他们讲某本文学作品说的一句话

  “可怕的不是他们无动于衷,可怕的是,他们嗑着瓜子,好整以暇的看起了热闹,就像在看一件同他们毫无关系的事。”

  看到女司机将唯一出手的人赶下来。

  王智汶一脸不解地问:

  “为什么呀,我刚才可是唯一下车救你的人。”

  再给到江衫的特写镜头。

  那是什么样的一个眼神呢?

  想说什么,却又什么都不必说。

  这一刻,陈小艺心里忽然觉得有些心疼。

  她也隐约猜到了结局的走向。

  心底蕴着恨的女司机,选择载着那群冷漠的人,驶向地狱。

  结尾,王智汶那抹笑。

  天呐。

  怎么演的这么好。

  陈小艺下意识鼓起了掌。

  他们班的同学也一样。

  但她发现,其他人的反响似乎没那么热烈。

  稀稀拉拉的掌声。

  还有一些似乎只是单纯的附和。

  她不理解。

  这片子,不好吗?

  ――

  其实吧,也不能说不好。

  但好像也没那么好――在一些人看来。

  电影学院学生相对普通人来说,或许是更具备艺术鉴赏力。

  看的面广,也更挑剔一些。

  依旧是个讲人性的故事。

  但没有如‘犯罪分子’那部片有令人感到惊喜的设计。

  反转虽然也有,但都是大家比较容易想象到的反转。

  手法或许是为了写实,平铺直叙,中规中矩,没什么亮点,浓浓的掉档次的mv式画风。

  在他们看来,以时寻的能力,绝对有能力更艺术化,或者让故事更丰富。

  唯一有意思的可能就是对于‘沉默的大多数’的讽刺了。

  一个看起来小混混一样的人,和一帮看起来老实本分的人。

  老实本分的因为这样的原因,最终选择漠视。

  小混混却站了出来。

  还算深刻。

  还有结尾那抹笑,也有争议。

  有人觉得是点睛之笔。

  有人则觉得,演员演的确实好,没得说。

  但似乎想表达乎有点太多,反而显得有些怪异。

  庆幸?

  侥幸?

  嘲讽?

  有必要展现这么丰富的情绪层次?

  可能也是因为上部片子导致大家对时寻的期待有点高。

  车四十四,不太能满足他们的期待。

  人群中的王晓率很开心,不过他掩饰的很好。

  知道时寻的片子又要放了,他心里是想骂人的。

  快枪手啊,年前说启动,年后这才多久就出片了?

  他那个‘一只鹅引发的惨案’的本子才刚刚确定了一位主演,来自东北佳木斯的大鹅。

  不过,看完前面一分钟,他放心了一点。

  想着,这家伙不能是松懈了吧?

  画面处理的这么糙。

  看到后面,他则相当紧张。

  他专业水平没的说,所以他感受的很清楚。

  一开始,他以为时寻的影片核心说白了,就五个字‘真实的荒唐’。

  因此,手法上也好,还是情节上,没有太过追求。

  极力在最真实细微之处,表现人性。

  直到他看到最后那抹笑。

  那丰富的情绪层次背后,他看到了两个字:“活该。”

  你以为他只是庆幸?

  你以为他只是苦笑这帮人的悲剧是咎由自取?

  不止,

  还有一点。

  还有很关键的一点,

  很多人都忽视了,

  王晓率也差点被瞒过。

  那就是,

  此刻,

  主角的身份。

  有没有发现,

  此时此刻,

  他也成了旁观者?

  他也在嗤笑。

  你品,你细品。

  是不是想表达四个字

  “人皆利己”?

  王晓率细思极恐。

  在他看来,至少在深度上,这部片子比时寻之前的要强上不止一筹。

  不过,

  当看到观众们的反响没有那么强烈的时候,他松了一口气。

  同时也忍不住怀疑自己,难道自己想多了?

  整体如果不加那么多心理活动的解读,确实好像也就那么回事啊。

  郑栋天倒觉得还行。

  不算新鲜的故事,结尾依旧延续了时寻之前片子的‘个性’。

  那抹笑也让他想了很久。

  只不过,相比之前的片子,无疑更难体会一些。

  千人千面,看法自然也会。

  主创上台答谢,主持人问。

  “同学们,有什么问题想要提问的吗?”

  大家的问题,普遍集中在结尾那抹笑。

  到底想表达什么?

  也有人觉得突兀,很莫名其妙。

  对此,时寻这样回答:

  “其实很多电影,的确包含着导演的观点在里面。”

  “但有些时候,我的观点,我想表达的东西,不重要。”

  “你们理解的答案也未必相同。”

  “取决于你们看的角度。”

  “在道德上,在正义感的基础上,在同情角度的上,你或许会感觉那帮冷漠的人该。”

  “所谓,善恶有报,法律只是定义人行为的底线。”

  “但话说回来,善恶,如何定义呢?”

  “站在法律的角度,法律并没有规定作为一个公民必须要见义勇为,也没有规定不救,就该死。”

  “而因别人不救自己而实施报复,才是违法行为。”

  “对吧?”

  “还有,那两个跑了的施暴者呢?”

  时寻的话,

  像是一颗火星落在了干草堆上。

  引得许多同学纷纷加入了讨论。

  很激烈。

  眼见得似乎有点不符主流价值观的东西,越来越多。

  考虑到公众场合。

  郑栋天出声中止了讨论,提了个建议:

  “同学们不如把影片的看法写下来吧,我们待会儿再门口放个箱子,你们统一放到箱子里。”

  ――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