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都市小说 红楼:我真不是汉贼

第2章 汉贼玄孙,贰臣之后

红楼:我真不是汉贼 落梦生 5868 2024-12-22 08:13

  “二爷,都收拾好了,尽可启程了。”

  丫鬟青岚从船舱里钻了出来。

  她比少年大不了几岁,生得纤俏稚美,穿着柳黄绫半旧棉袄,外面套了件洗得发白的青缎夹背心,细腰上拴着条灰松绿汗巾。

  不待回话,她又转过身,掐着腰将五大三粗的船夫们指使得团团转。

  不一会,一架马车被引了过来,青岚上前谈好了价儿。

  船夫们才敢小心地把行李搬上、码好,然后恭敬地候在一边。

  青岚从贴身的小荷包里仔细捡出了三两碎银,先递给了那些船夫:

  “这便齐了,日后再敢耍弄手段,多早晚官府就收拾了你们!”

  一口金陵雅音,清脆伶俐。

  “是,是,小姐教训的是,小人知错了。”

  等船夫们唯唯诺诺地去了,青岚又心疼地数了八十文道正通宝,交给了一旁啧啧称奇的车把式。

  车把式收了钱,也不敢小瞧这对少年主仆,小心伺候着二人上了车。

  等二人坐定,青岚才悄悄靠在章璟耳边吐槽:

  “二爷,这神京的东西可贵着呢,不过六七里地,就要八十文大钱,等再赁个院子,银钱可剩不下多少了。”

  少女软语,口吐幽香。

  淡淡绒毛蹭得脖子痒痒。

  章璟偏了偏头,笑着安慰了句:

  “姐姐莫急,虽说神京居,大不易,但等到了外祖家,落脚的地儿总该是有的。”

  青岚果决爽利,一应事物都打理得井井有条,但背井离乡远赴千里,却难免生出些忧愁来:

  “老话都说,人离乡贱,族里虽然难了些,但咬咬牙、熬一熬便也过去了,等二爷中了试,自有那帮子好看的。

  偏偏你想一出是一出,竟真个要上京来,那高门大户里,惯是些捧高踩低的,到时免不了要招些闲气受呢。”

  说到最后,自然流露些小小怨气还有心疼来。

  章璟心中一叹,寄人篱下的难处他又怎会不知呢。

  上辈子,父母在外奔波,家中又无长辈,想当留守儿童而不得,最后寄养在了二姨家里。

  吃饭不能太多,说话不能大声,人家说笑你得陪笑,偶尔还得捧哏才行。

  再说眼下又见着了林妹妹和贾雨村,对自己的外祖家再无疑惑,就是那《红楼梦》中的荣国府无疑了。

  里面的男男女女都是“一个富贵心,两只体面眼”,未必将他们两个放在眼里。

  可是他实有不得不往的道理。

  此身母亲乃是荣国公贾代善之女,贾氏,讳攸。

  而母亲名字又从兄弟而来,大舅舅贾赦,二舅舅贾政。

  另有3位姨母,其中小姨母贾敏,便是林妹妹的母亲了。

  大舅舅、二舅舅、小姨母是外祖母史老太君亲生,乃是嫡出。

  母亲是外祖妾室徐姨娘所出,但自幼也是长在老太君跟前的。

  只是,可能到底不是亲生的,因此才会嫁给了他爹。

  哪怕为尊者讳,继承了前身记忆的章璟也实在瞧他不起。

  或许是因祖上缘故,或许是才学不足,科场失利,未能进学。

  但其实守着祖产也能过个安生日子。

  便宜爹却自暴自弃,吃喝嫖赌,样样俱全。

  更可恨的是,还染上了鸦片,最后变卖田地、典当祖产,没几年功夫家里就彻底破落了下去。

  母亲积郁成疾,又逢大哥得了疟疾夭折,很快就一病不起,撒手人寰。

  按制,父在,为母齐衰杖期(一周年)。

  (注:本文取古礼,黛玉“守制读书”一年,然后上京。)

  只是孝期未满,他那父亲也殁在了烟馆里。

  又按制,为父斩衰三年(二十七月)。

  前身小小的人儿,失恃失怙,阖家俱丧,成了孤儿,只有一个大丫鬟青岚相依为命。

  每日行尸走肉般地活着,族学、墓旁庐棚两点一线,只因进学是母亲临终前的期盼,也是他自个的志向,想让母亲得赠诰命。

  只是哀恸伤神,又有族人欺凌,讽其为丧门星,因此撑到第四年头上,还是没挺过去。

  三月前那一日,此世九岁的“章璟”在家中逝去。

  在非洲当翻译遭了池鱼之灾,又因绑匪要给雇主家属施压,于是惨遭撕票的章璟穿越而来。

  也许是否极泰来,一同来的还有穿越者的标配金手指。

  想到这里,章璟念头一动,玄底金字,却又呈半透明状的面板在他眼前悄然展开:

  本尊:章璟

  寿命:9/71

  属性:(普通成年人最低数值为5)

  力量:3【肌肉强度与力气】

  体质:5【健康状况与耐力】

  敏捷:3【灵活度、反应速度与平衡性】

  感知:9【常识判断力、警觉性与直觉】

  智力:14【学习与思考能力】

  魅力:10【容姿、人格魄力、吸引力与领导力】

  技艺:

  射术(小成):34/10000

  经义(启蒙):39/100

  书法(入门):12/1000

  汉语(精通):15621/100000

  英语(精通):8723/100000

  法语(小成):6970/10000

  缘池:10↑缕

  (单位:1石=10斗=100升=1000合,1合=1000缕)

  此面板与他一同降临此世,乃他前世所玩的一款单机游戏中的人物面板,却又别有异处。

  他早已试过,只有自个能瞧见。

  其上寿命、属性、技艺,都不过是他自身状态的真实写照,只是数据化了。

  唯有那【缘池】,乃游戏中面板所未见,该是穿越过程中异变所得,能积累无形之缘,并化作有形资粮,然后...加点!

  他刚于此具身躯中醒转,面板便在眼前,其中已有了六合缘,也不知是自己穿越带来,还是前身自有。

  彼时状态实在太差,直接力、敏各加1点,体质更是加了3点,用去了五合缘。

  当即便有异力融身,一月之内他胃口大开,接连吃下了价值上百银子的肉蔬、米粮、宝药。

  又在面板作用下尽数消化,攫取精华,化为资粮。

  补上了先前的不足之症,身体茁壮成长。

  体质达到了成人的下限,就连寿命也长了5年。

  神完气足,精力充沛,一改前身病容,让青岚直呼是太太在天之灵保佑。

  后来为了多些自保手段,他又使了银钱请族中猎户教导几日,启蒙了射术。

  三月练习只得了百多点经验,但一合缘就直接加了1000点经验。

  整个人登时陷入一场近三年的习箭幻境。

  地点是乡中族里的校场,教习还是那个年老猎户,但其人气度截然不同,再无半点畏缩。

  一弓在手,渊渟岳峙,有宗师风采。

  教学的内容也大相径庭。

  先学站桩,再学握弓,次学拉弓、搭箭、靠位、瞄准,最后才是撒放。

  同时配合身躯的张弛、呼吸的节奏。

  又有三十二字口诀。

  “力从地起,以腰为轴,运至双臂,达于指梢。

  引以为柔,发以为刚,轻重出入,习以为常。”

  听起来不复杂,实际上每分力量的递相引带,起伏转运,每股气息的吐纳导引,内外盈牵,都有太多的奥妙玄机。

  章璟在幻境中足足练了一年,所幸不觉疲累,不知饥渴。

  如此方纠正了启蒙时的偏差、自学时的疏漏。

  直到能稳定姿势,张弓步射,才习射固定靶。

  10步、20步、50步,依次递进。

  因只是二力弓,更远便弓力不足,练之无用。

  (注:明制一力九斤四两,一斤590-600克。)

  再射移动靶,最后射兔、狐、鹿之类的活靶。

  等从幻境中醒转,面前油灯未熄,身躯暖热,双臂尤甚。

  随意一动便是再标准不过的射姿,三年的记忆不仅限于脑海,更刻在了每一寸肌肉纹理之中。

  一举一动都如本能。

  接下来的一月中,胃口略增,双臂更具猿形,背阔肌变得发达,力量也浅浅长了一点,比之前又多出三成力来。

  他的体魄更强壮了一分,也因此换了张三力弓。

  没有人不希望拥有一个强健的身体,但往往是吃不了锻炼的苦头,无法持之以恒地投入精力。

  但章璟的面板效用实在神异,甚至能改易先天根骨。

  而若想发挥此效用,【缘】就必不可少。

  在此大吴天下,红楼世界,哪里有比荣国府、大观园因缘更盛之地呢。

  正巧孝期将满,荣国府中又有信来,章璟看完便打定主意上京投亲。

  而今日与黛玉初见,“大方”的林妹妹径直给了10缕缘,也未教他失望。

  至于大吴,本朝国号正是大吴。

  并不是前世偏安一隅的孙吴、杨吴(杨行密)、东吴(张士诚)之类,而是一统天下的大吴朝。

  一切都已似是而非。

  车马辚辚,思绪渐远。

  初来此世,章璟花了一月功夫理清了记忆,又花了一月功夫借阅史书、遍搜典籍,拼拼凑凑,终于弄清了当下的历史。

  历史长河浩浩汤汤,惯性非常,一直大差不差,但却在前清之时出了大岔子。

  “大吴太祖武皇帝吴三桂者,高邮人,上古帝喾之苗裔也...

  ......

  太祖陷云南而覆南明,伪行永历帝之极刑。

  缘其曩昔戮南明宗室,无遗噍类,故鞑清弗疑焉。

  鞑清晋太祖亲王爵,命镇守云南,兼辖贵州,准其便宜行事,节制督抚,并可除授文武官员,时称西选。

  鞑清轻佻,不知唯名与器,不可以假人。

  十年时间,厉兵秣马,休养生聚,西选之官遍布天下。

  及至鞑清乱命,太祖悍然兴兵,斥鞑清“窃我先朝神器,变中国衣裳”,重奉永历帝为正朔,高举反清复明之旗号。

  共奉大明之文物,悉还中夏之乾坤。

  天下震动。

  南方汉人士绅,罹鞑清之酷法久矣,长江以南,几传檄而定,惟赣、皖二省未降焉。

  盖赣省三面环山,易守难攻,故困而不伐。

  永历帝圣旨召琉球郑氏西进。

  太祖奉大义,合精兵,收耿精忠、尚之信、孙延龄之兵权,再取江西,全据长江之南。

  然八旗精锐尤存,北伐先后失利,无奈南北对峙,定都南京,国号为明。

  太祖因功封吴王,拜监国,加九锡,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

  永历帝又以太祖功高,废祖制,复相位。

  太祖三辞乃受,兼为天下兵马大元帅。

  未几,永历先崩,太祖后薨。

  新帝、新王即位,人心动摇,内中不靖。

  鞑清乘隙反攻,直逼石头城下,赖将士用命,拱卫帝都不失。

  迨勤王军至,鞑清不败而败,遂撤军北还。

  此役诸多青年将领显身扬名,四王八公多在其列。”

  自宋以降,经济中心南移,南方已成为财税重地、鱼米之乡,而北方日益贫瘠。

  如此又是二十年相峙,南北各历二帝。

  虽皆耽于享乐、文恬武嬉,但此消彼长,时移世易,以南统北之势将成。

  当斯时也,北方有一汉臣章存诚,籍贯舒州府同安县,地处江北要冲。

  其人文采斐然,政务精熟,行走军机重地,梳理朝堂上下,未有疏失。

  历仕北清三朝,官至保和殿大学士,几掌相权近二十载,深孚皇恩。

  更被北清先帝遗诏命为顾命大臣,殁后配享太庙,为汉臣之唯一,以振北地汉族人心。

  然其性格刚毅,新皇即位,渐生嫌疑,无奈致仕,又因未亲谢皇恩,遭清帝面斥,着其上书请辞配享太庙之哀荣。

  被迫从之,心灰意冷,归老田园。

  正逢南明北伐,顿于舒州坚城之下,兵锋受挫。

  主帅贾源领五万南朝精锐,已立军令状,失期当斩,故心急如焚。

  章存诚得知,书信一封,舒州汉人知府、守备遂计擒满人副都统,引南军入城。

  是为南朝首陷之北地重城!

  贾源立此殊功,心怀感激,故此与章家约为姻亲,世代盟好。

  此后不到十年,北清败逃关外,中原天下一统。

  “明帝以高祖贤明,下诏禅让帝位。

  高祖三辞三让,诏皆曰不准,遂即皇帝位。

  定国号吴,改元迁都,敕封勋贵,为首者即四王八公。

  追尊高祖考(注:吴三桂)曰武皇帝,庙号太祖;

  曾祖考(注:吴应熊)为孝恭皇帝,庙号仁祖;

  祖考曰(注:吴世璠)为文皇帝,庙号德祖;

  皇考曰(注:吴大业)为裕皇帝,庙号熙祖。

  自此百姓安居,勋贵荣华,天子御极,至今已百年矣。”

  (注:本朝官制、礼仪等继承前明,又受北清影响。)

  至于章存诚,为南北文臣所忌,高祖亦不喜也,只恩荫一子酬其劳。

  或曰:“若无章存诚,可免百姓十年动乱,此人实为汉贼也。”

  或曰:“既受君禄,当报君恩,此人乃贰臣也。”

  “独荣国公贾源奉之如师,一如前约,高祖知之,亦不复言。”

  自此章家衰败,不复朱紫之贵。

  本朝皇室,正是“大汉奸”吴三桂之后代。

  而他章璟,却成了“汉贼玄孙,贰臣之后”。

  历史讲了一个冷冰冰的笑话,唯一能懂的人却怎么也笑不出来。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