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都市小说 明末:逆袭磨盘,如履薄冰!

第二百一十五章 大结局

  郑军从萨摩藩起航。

  在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内横扫九州、四国各大名。

  并登陆近畿平原,兵围大阪城。

  此举令西国无不撼动。

  第四代将军德川家纲见状为了维持幕府在日本的统治。

  不得不率领五万旗本会合各路大名。

  集中十万大军在大阪和郑军展开决战。

  然而郑成功虽然只有区区万余兵马。

  连同一路裹挟仆从的大名、浪人也不到三万之众。

  但待决战之时。

  郑军依靠战船和精锐排成大阵直面德川军的进攻。

  待两军激战正酣之时。

  伴随着郑成功的一声令下。

  八百铁人军身披重甲,手持斩马刀。

  呼啸着向着德川本阵突击。

  这些铁人军刀砍不入,箭射不穿。

  一路横冲直撞,如入无人之境!

  竟然直接冲破了德川军的大阵。

  逼迫德川家纲策马而逃。

  大战之后,惨败而逃的德川家纲不得不遣使向郑成功求和。

  因为德川幕府虽然有一统天下之名。

  然而日本各地大名林立,德川家纲充其量就是一个盟主而已。

  昔日丰臣秀吉何其风光,丰臣家独霸日本高高在上。

  然而一个关原合战就令丰臣家彻底衰落大阪之战后更是沦为了历史。

  而今德川家遭到惨败若想继续维持统治。

  德川家纲也只能向郑成功求和了。

  最终在经过一系列谈判后,德川家纲不得不将大阪之地割让给郑成功。

  并且开放江户、长崎等港口给郑成功。

  让出了日本对外的贸易之权。

  郑成功的东征不但让他在日本得到了一块立足之地。

  而且还一举垄断了日本贸易。

  重建了因丢失金厦而丧失对日独贸权。

  战后,郑成功在日本征集丁壮、物资。

  在大阪及各大港口大练兵马,试图重振军力。

  在他的领导下郑军战船驻扎在日本的各大港口,每日征收关税。

  数万日本浪人成为国姓爷麾下的士卒。

  经历了金厦惨败的郑军渐渐地恢复了实力。

  然而在郑成功攻打日本之时。

  岭南之地,面对李定国持续不断地进攻。

  孙可望在鏖战多年后终于率领自己的驾前军退出了广州。

  全面撤退到高廉之地。

  李定国取得金厦后西军进兵广州的后顾之忧已经解除。

  面对数十万大军和沿着海路送来了一船船物资。

  纵使孙可望在两广竭尽全力。

  但驾前军在岭南的失败早已经是不可避免了。

  所以又一场大战后。

  广州落入李定国手中,与此同时湖南、云贵的西军也向着广西进兵。

  桂林、柳州等地相继失陷。

  孙可望只能将兵马收缩在南宁、雷州一带。

  依靠安南的物资暂时稳住防线。

  不过可以想象的是一旦西军休整完毕再度发起进攻。

  孙可望在华夏内地肯定是坚持不住的。

  所以在丢失两广的同时。

  孙可望下令安南的驾前军开始行动。

  五万驾前精锐,连同在安南、真腊、占城招募、裹挟的十万兵马。

  十余众浩浩荡荡地向着暹罗杀去。

  虽然暹罗奋起抵抗,然而面对驾前军的兵锋。

  正如孙可望守不住两广一样,暹罗国王也注定守不住自己的领土。

  最终驾前军收取了暹罗全境。

  在历史上曾经相助李定国抗清的暹罗国王那莱献阿瑜陀耶城投降。

  孙可望在得知那莱素来威望后也没有赶尽杀绝。

  而是像在云南对待沐天波一样,将那莱好生对待。

  借助这位国王的威望迅速稳定了暹罗的统治。

  至此,安南、占城、真腊、暹罗等大片南洋地盘已经落入他的手中。

  只不过暹罗的到手也意味着李定国的下一轮攻势即将发起了。

  西历1666年七月。

  数十万西军分水路两路。

  一路进攻高廉,一路进攻台湾。

  在李定国久经沙场的数十万水路兵马面前。

  孙可望和郑成功皆无力回天。

  驾前军主动放弃粤西、桂南之地。

  将最后一片大陆地盘丢弃。

  随后全军保存实力撤退到安南。

  借助十万大山重新稳固在展现和西军对峙。

  郑成功在权衡再三后亦主动放弃了在台湾的地盘。

  将军队、家眷转移到了琉球、九州、大阪。

  整个华夏之地遂归于一统。

  收取台湾和粤西后,部将们纷纷建议李定国趁胜进攻。

  德川家纲和那莱也暗中派出使者。

  表示愿意协助李定国彻底剿灭孙可望和郑成功。

  对于德川家纲的请求李定国直接派人将书信交给郑成功。

  郑成功得讯后勃然大怒。

  立刻从大阪举兵,裹挟西国大名,水路并进杀向关东!

  最终靠着铁人军和郑军战船。

  郑成功水陆两战皆大胜!

  郑军趁胜包围江户,威震日本。

  毛利、岛津、上杉等德川家的老冤家眼见有利可图。

  立马竭尽全力相助郑成功。

  经过长达数月的围城中。

  德川家全面动员,在江户城下和郑军打了冬夏两阵。

  伴随着江户厦之阵的败北。

  郑军和西国大名杀进江户城中,将这座巨城屠戮一空。

  德川家在继丰臣家后成为了历史。

  战后,郑成功大封西国大名。

  让上杉、毛利拿回去关原之战中失去的一切。

  两家重回百万石大名对郑成功感激涕零。

  而郑成功则踏着德川家的尸骨成为了日本之主。

  对于德川家纲李定国没有留情面。

  然而对于那莱李定国却是不忍相害。

  于是乎,沉寂一年后,大西军水路并进开启了安南之役。

  孙可望虽然竭力抵抗。

  然而安南北部迅速沦陷。

  不过好在和前几次一样,稍有战果后。

  李定国便停止了进军。

  使得孙可望得以东土西复,从暹罗出兵杀进缅甸。

  一路摧枯拉朽一般攻下阿瓦。

  就这样,李定国和孙可望两兄弟一追一逃。

  在长达三十年的时间里。

  从两广、安南、寮国、暹罗、缅甸、天竺、波斯。

  一路折腾到了君士坦丁堡。

  孙可望这货在屡战屡败中表现出了极强的韧性。

  这位一堵墙,顽抗三十年。

  靠着自己强大的经营和整合力量,硬是抗到了欧洲边缘。

  只不过三十年的风霜下来。

  孙可望也已经变成了一个七旬老人。

  最终在君士坦丁堡,他率领高加索山区的一对山民把威震欧洲的奥斯曼给折腾没了。

  然而这位大西国主最终也倒在了这座城市里。

  只留三个五旬的儿子继承遗愿,继续向欧洲进军,誓不降李。

  在孙可望病死的同时。

  郑成功已经在虾夷身死多日了。

  这位国姓爷在李定国的祸祸下最终跑到了这片苦寒之地死在了北海道的风雪之中。

  在他死后,残余的郑氏部众没有横渡太平洋前往美洲的底气最终投降了李定国。

  而在同一时代的人都死亡后。

  李定国也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悄然离世。

  这位晋王和孙可望斗了一辈子。

  除了前面十年的蝇营狗苟导致华夏差点沦丧外。

  后面的三十年,李定国和孙可望两兄弟生命不息,内斗不止。

  硬是活生生地从两广斗到了欧罗巴。

  而在两兄弟的内斗之中。

  西域、中亚、安南、真腊、寮国、暹罗、天竺、波斯相继纳入华夏的版图。

  孙可望的经世之能在三十年中震撼世界。

  这位大西国主没到一地都能迅速稳定地盘,拉起人马。

  然而却毫无意外成为了自己兄弟的嫁衣。

  或许正是看到了这一点。

  坚持了三十年的孙可望最终没有挺过君士坦丁堡的冬天。

  若是不然,他靠着自己的经营整合能力说不定能威震欧陆。【全书完!】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