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幻小说 晋末长剑

第1463章 门房

晋末长剑 孤独麦客 6100 2025-08-04 04:15

  第1463章 门房

  三月中的时候,千呼万唤的「天下诸州覆田劝农使」幕府终于组建得差不多了。

  三月二十,太子邵瑾呈上了最新一版《晋书》,然后辞行南下,坐镇梁县,正式开始了他的这项新差遣。

  当然,修书的事情并不会落下,而今首要之务是《风土病》一书。大梁朝如今多了新地盘,需得考察记录当地多发急病的情况。另外,之前有些州的急病记载似有错误,需要删改,工作量不小。

  《括地志》也在持续完备之中。

  朝中甚至还有人提议重修《三国志》,盖因前作很多缺漏,不如重写一本,就叫《新三国志》。而且这会离三国并不太远,很多档籍并未损毁,参照前书的话,修起来很快的。

  邵勋同意了,令太子主持修撰此书。

  修书之人留在洛阳,由东宫属吏完成。

  幕府官员则在梁县,开始完成度田工作。

  也就是说,太子现在有两套班子了,影响力大大增加。

  覆田劝农使幕府设长史一员,由庾亮出任左右司马各一员。其中,南安太守姚弋仲出任左司马,太子左卫率垣喜兼领右司马。

  秘书监卢谌之子卢偃任主簿,太子右卫率刘达兼领督护。

  长社枣庸任记室参军,鲁王次子邵琳任法曹参军,太子中庶子鲁尚任度支参军,上郡单迁任贼曹参军,附马都尉温毅兼领录事参军·

  另有门令史谢安:从事中郎王支(王丰之子):邵纪(宋公):张舆(秘书郎)—”

  至于奔走的小史就更多了,如桓冲(桓温之弟)、慕容垂、荷健、祖道重等。

  总之,这些人里面有的是太子征辟的,有的是别人举荐的,有的是邵勋塞过来的,甚至还有自己上门投效的,总之来源很杂,经过接下来一段时间的观察后,大概就能看出各自的能力、心性、

  品德了,再往后就是进一步筛选。

  毫无疑问,对很多郁郁不得志的人而言,这是一次千载难逢的良机。覆田劝农使幕府初建,即便有各种关系户,依然有大量空缺职位留给外人,你抓住机会了,将来就有可能一飞冲天。

  二十五日,太子邵瑾在东宫二卫的护送下,抵达梁县,住进了天子早年的居所绿柳园。

  看着院前院后鲜艳的花朵,看着汝水畔青翠的杨柳,看着远处郁郁葱葱的农田,邵瑾的心情好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是的,离了东宫崇德殿后,邵瑾觉得阳光更加明媚了,空气愈发清新了,就连山水都变得秀丽了许多。

  这是心情的好转,不足为外人道也。

  二十六日,正式开展工作前,又有府兵左骁骑卫的将校前来拜访。

  当然,这是礼节性拜访,询问太子要不要他们帮忙,毕竟这个覆田劝农使的职权写得十分模糊,似乎什么都能管,问一下总没错的。

  不过他们来绿柳园见了个面就走了,连饭都没吃,十分规矩,没有留下任何话柄。

  只不过大家心中有数,这一点同样不足为外人道。

  ******

  二十七日,浙浙沥沥的小雨下了起来,将河畔的柳树滋润得愈发妖娆。

  绿柳园没有门阙,于是在门外搭了个棚子,门令史谢安与两名小史坐在里头,时不时起身询问来客姓名,然后入内通报。

  午时初刻,又一辆车停了过来,通传之后,准许入内。

  谢安将人领进去后,又回到了棚子下,对身旁的桓冲笑道:「颖阴荀氏的人。」

  桓冲嗯了一声,呆呆地看着外面的雨幕。

  别看谢安是门令史,他只是个没有具体职掌,什么人都可以驱使的小史,但大家的地位其实差不多。

  如果没有意外的话,谢安本来也是个小史,只不过天子钦点了他的名字,让他有了个幕职。而太子见了他以后,同样十分欣赏,称赞谢安石身上有股子风流之气,对父亲塞给他的这个人十分满意。

  桓冲还是从录事参军温毅那里听来的,内心之中很是羡慕。不过他才十五岁,此番前来本就是历练,在太子面前混个眼熟,为将来计耳一一很显然,桓冲就是传说中「关系户」之一,走的是庾亮的路子。

  遐想间,又一辆马车驶了过来。

  谢安没有动作,桓冲刚要起身,另外一名小史费超走进了雨幕中,低声询问着。

  此人是故汝南太守费立的孙子,其父费辰在蜀公门下做事,一家子都是蜀人。

  费家在汝南的名声很不好,费立更是有酷吏之称,盖因其经常折腾大族。

  费超问了一会后,来到谢安身边,简略禀报道:「殷淑妃家的。」

  谢安点了点头,又起身入内禀报了。

  桓冲、费超二人坐在一起,静静看着外间,

  这一上午来了多少人啊?得有四五家了。难不成都是来找太子求情的。

  桓冲思来想去,觉得不太可能。诉苦或许是有的,更大可能还是找太子表忠心,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不是一种以退为进?

  政治上的事情太无趣了!桓冲暗暗叹了口气,终日蝇营狗苟,面目丑恶,远不如天子东征西讨,扫平天下有意思。

  去岁征讨西域的大军班师,引起洛阳轰动。桓冲也去看了,看着如山如海的骆驼和骏马,他十分神往,将自己幻想成了征西将军,横刀立马,对跪伏在脚下的胡酋冷笑连连。

  这才是大丈夫该做的事情!

  就在此时,祭酒毛修(毛邦之子)领了一群兵士,抬着食盒走了过来。

  桓冲、费超二人不敢怠慢,连忙起身行礼:「毛祭酒。」

  「辛苦了。」毛修回了一礼,然后挥了挥手,让军士给二人端来餐食,连带着门口八名守卒的饭食一并发下。

  「竟有香料!」桓冲取出一碗肉汤,轻嗅了下,惊道。

  「大惊小怪。」毛修笑意吟吟地看着这帮少年,道:「交州送来的,太子不愿独享,故分给将佐军士,若心中感念,好生做事就行了。」

  「祭酒所言甚是。」桓冲肃然道。

  外面的雨越下越大了。

  毛修干脆不走了,避入棚中,和二人一起用餐。

  「今岁少府已在广州引种香料了,今后此物越来越多,价愈廉,百姓兴许亦能慢慢享受,便如绵衣那般。」毛修一边取餐,一边说道。

  「我怎么看到香料似乎涨价了?」桓冲突然问道:「可是南边有事?」

  毛修一顿,然后认真地看了桓冲一眼,道:「林邑国知道么?」

  桓冲点了点头。

  「此国地少,故向来凯日南郡。」毛修说道:「前番越境屯垦,为朝廷发觉后,日南太守派人拆除其越境所建房屋,驱赶蛮民。林邑消停半年,后又卷土重来,竟然袭杀了数名日南郡兵。交州震怒,已遣人申斥,令交出凶手。商徒听闻此事,坐地起价,寻常事也。」

  桓冲皱了皱眉。

  他知道,汉时交州基本都是不开化的蛮人,有个千余兵、百副铠甲,就能吓得蛮人屁滚尿流,

  故维持统治特别容易。

  可范文就是靠给他的恩主打造兵器、营建城池发家的,这个林邑国的实力已然大大超越汉时交州驻军的实力了,现在想维持统治可就没那么简单了。

  如果朝廷与林邑国起冲突,光靠交州一地的实力怕是有点不够,毕竟范文有五万众,器械也不算很差,而朝廷在交州的兵马,其实多为当地土兵,战斗力一言难尽。

  「先不管此事了,吃饭。」毛修拿起碗筷,说道。

  三人遂低头用饭。

  谢安依然没有回来,期间有人过来通传,说太子与谢安谈论会稽风物,大悦,留他用饭。

  桓冲、费超二人羡慕无比。

  他们知道谢安石有些喜欢故弄玄虚,但人家耍弄得很自然,浑然天成,却不是他们能学得来的。

  通传之人很快来到了马车旁,将殷淑妃的族人请了进去。

  没过多久,颖阴荀氏的人走了出来,竟然连顿午饭都没混上,

  桓、费二人对视一眼,尽皆明了。

  太子领受覆田劝农使一职,坐镇绿柳园,全天下都知道他的目的。在这个节骨眼上,又怎么可能松口?荀氏无人矣。

  毛修用完午饭后,雨小了一些,便告辞离去了。

  下午来的人少了一些,返回棚屋的谢安甚至打算拿出棋盘,想了想又放弃了,大梁朝的官场似乎不太兴这个。

  这就是官场风气,在司马晋时期,觉得这是「率性」、「风流」,而在大梁朝,就认为这是「懈解怠」、「渎职」了一一当然,终究还是看人的,官位越高,特权越多,别人越不敢管你。

  三个人枯坐了一下午,实在无聊,甚至小声谈论起了昔年天子居于此处时的逸事。

  时过境迁,差不多三十年过去了,当年的很多事情渐渐走样,变成了传说。

  比如绿柳园有一株柳树,特别神异,乃仙人所化,大旱前一年托梦于今上,告以实情,故天子于广成泽垦田,种植冬小麦,在旱蝗二灾相继爆发前收获了一季粮食。

  又比如汝水中有一蛟一,为害多年,天子怒斩恶蛟,惧,化为人形,口吐人言,改嫁天子,移居广成泽深渊,故广成苑多年来风调雨顺。

  三人听了暗笑。

  及至傍晚,祭酒毛修复来,说道:「明日殿下欲前往颖川,尔等收拾收拾,一起随行。」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