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都市小说 农业狂魔

第65章 老董挖的人,关咱啥事

农业狂魔 好多牛 4308 2024-12-19 17:46

   “你确定咱们能活着走出聊市?”

   “放心,安全的很。”

   招商负责人廖鹏飞说完,递上三张折叠的A4纸。

   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技术人员的名字。

   并备注年龄、学历、部门、专业技巧……

   粗略数数,少说八十人。

   廖鹏飞继续道:“我知道泰市有东山农大,咱们可以网罗绝大多数优秀毕业生,但理论跟实操不一样,咱们公司新创,必须有一批经验丰富的老技术员带队,否则电啊,水啊,机械啊,容易出事故。”

   余阳搞过工程,也招过毕业生,对此极为认同。

   但瞅瞅名单,这次挖的人,委实有点多。

   其狐疑道:“老廖,你在聊市,是不是受了大委屈,准备临走之前,给老东家来一记狠的?”

   “怎么可能,我生在聊市,长在聊市,绝不会做对不起聊市的事。

   您看这名单上的职务,有的是区,有的是县,还有的是乡。

   泰市六县一区一市辖,每个地方的农业、农机、水利、电力、科技局、种子站,各挖一两个郁郁不得志的人,也就有了八十多号人。

   别看这些部门属于官方,其实都是事业编,不是行政编。

   这年头官企改革,事业单位也在改革,就像农机站,乡镇一级的,早就承包给了个人,却依旧保留编制。

   这些有编制的人怎么办?

   虽然上面有文件,不允许核销编制。

   但当地,包括县里、市里,哪有那么多资金养活只拿钱,不干活的人。

   而这里面有编有岗的人,有的因为这,有的因为那,多年得不到调动和晋升。

   我现在挖走他们,等于给他们指条明路。

   他们腾出位置,等于给底下的人留出晋升机会。

   底下的人上来了,基础岗开始缺人,不就有更多的老百姓可以进来了?

   咱东山人喜欢啥?

   喜欢当guan啊!

   所以,挖走他们,聊市上上下下,都应该感激我!”

   “???”

   这招商机构出身的人,狠起来连自己都骗啊!

   余阳听着大义凛然的话,再瞧瞧一脸高尚的廖鹏飞,总感觉小瞧了自家这位餐厅负责人。

   但认真琢磨琢磨,又感觉这個思路没错。

   问题是,即便聊市不在乎,自家也不能带走这么多技术员。

   因为农业大学没扩招,人才本就稀少,而泰市只有两个县,农业方面的人才,那就更少了。

   一次挖过去这么多技术员,相当于给泰市搞了一次人才引进,老董还不得开心死?

   如果真死了,咱干这一票,倒也值。

   但人家死不了,或许还能捞点成绩。

   余阳想到这,总感觉有点不对味。

   咋就变成咱给老董打工了?

   不应该是榜一大哥给咱打赏,再帮咱擦pì gǔ 吗?

   余阳点支烟,屡屡思路。

   顺便把自家和老董的复杂关系,描述给廖鹏飞。

   后者恍然,“怪不得黄乡长叮嘱我,说回到泰市,打着老董的旗号,做啥事都方便。”

   接着又道:“这个简单,外界还不知道我加入三元公司,我可以向外透露,我的团队被老董关在泰市宾馆,老董审问后,一直不放人,我迫于无奈,只能帮老董挖人,希望可以换回招商团队。

   老董砸给三元农业那么多东西,现在帮三元农业挖人,在外界看来很正常。

   但老董一而再,再而三的挑事,不仅挖走了聊市招商负责人,还带走八十多名技术员,这就很过分,聊市为了面子,哪怕不找东山大院告状,也会找老董麻烦。

   总之,给聊市一个小题大做的机会,让聊市跟老董闹起来。

   这样一来,挖人这事就成了纠纷,说不定老董还会在省大院那边被扣分。

   等事情过去,即便老董派人调查前因后果,我也可以说自己主动投奔,想通过他,加入三元农业。”

   “不愧是搞招商引资的,弯弯肠子真多。”

   “说啥呢,这叫夹缝中求生存。”

   “那你先带着技术员们,去东岳景区玩一段时间,顺便考察考察南门属于咱的场地。”

   “好!”

   ……

   第二天。

   八十多名技术员,相继辞职。

   如同廖鹏飞所说,事情并未在聊市下辖的县区掀起什么风浪。

   没人关注,没人讨论,站在聊市的高度,即便劳动机构汇报了技术人员离职的事,聊市大院也只认为属于正常现象。

   直到廖鹏飞提交了辞职报告,并大摇大摆的带上八十多名技术人,分乘三辆豪华大巴车,途径市大院门口,前往东岳景区旅游……

   聊市大院终于品出不一样的味道。

   “领导,招商机构空了大半,没走的那些说,老廖投奔了老董。”

   “他俩什么时候接触的?”

   “估计是招商机构的人被扣留在泰市,俩人就有了对话的机会。”

   “扣我的人,挖我的人,抢我的人……老董这是把咱聊市,当成泥捏的啊!”

   ……

   余阳在聊市观察了两天。

   或许聊市为了把三元农业挖过来,出口恶气。

   也或许因为采购建材的资金,陆陆续续汇存到各个工厂的账户。

   聊市对自家的态度,不仅没有愤怒,反而更亲近了。

   余阳掰着手指算了算。

   被扣押的车队已经返回十里营,采购的建材已经发货,塑料厂旧址暂时不适合打造餐厅……

   当即不顾聊市众人的盛情挽留,返回十里营。

   再不跑,聊市跟老董对打,殃及咱们怎么办。

   回到小洋楼。

   尚未联系县支行副行长,打听打听老董现状。

   余老六跑来要钱。

   余阳趁机算了算最近的收支。

   11座真·塑料大棚,不采用流水式种植,每座日产1500筐,每筐批发价90元,日入150万。

   但有一部分采用保温盒,豆苗规格减少三分之一,批发价不便,因此实际日入180万。

   这些钱看起来很多。

   但去掉大锅饭支出,每日5万块。

   去掉全乡四千多名劳力的薪资,日结11万。

   去掉众多机械设备的燃油费用、电气费用……

   去掉损耗,比如农机维修费、水泵维修费……

   去掉伤病报销费用……

   去掉补充施工用具的费用……

   去掉采购服装鞋帽的费用……

   再预留三大建筑工程公司两千多人的薪资,月结260万。

   以及三大公司的机械设备投入使用后,订购燃油,订购易耗零件……

   尤其挖机小修三四千,挖机大修三四万,铲车小修……

   再加上帐篷、锅碗瓢盆……

   每天就跟烧钱似的,堪称日光族。

   “三元,你账上不是还有2500万吗?”

   “那些钱,可不能乱动。”

   话音未落,老董打来电话。

   “小余,前段时间划拨给余家村的两笔资金,先借我用用。”

   “领导您放心,我不会跑路。”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